1" /> 1" /> 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内政治逻辑分析<sup><xref ref-type="fn" rid="note1">1</xref></sup>
Please wait a minute...
国际政治科学  2023, Vol. 8 Issue (2): 1-25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内政治逻辑分析1
韩召颖(),王耀辉()
全文: PDF(1368 KB)   HTML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为什么近年美国政府执意采取强硬对华政策,使两国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既有研究普遍基于整体主义视角,以国家作为分析单位,强调“安全困境”“霸权之争”“理念分歧”是中美关系跌至低谷的主要原因。然而,探讨美国对华政策国内政治逻辑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通过分析总统、国会民主与共和两党、利益集团和美国公众的个体利益诉求,从国内行为体视角理解美国外交决策过程,有助于探究美国对华政策极端化的国内政治动因。囿于美国联邦立法机构内部的党派斗争,总统与国会难以缓解愈演愈烈的社会经济矛盾,试图通过污名化中国的方式转移国内注意力,从而暂时掩盖国家治理困境,实现提振支持率的目标;在政治精英误导下,美国公众舆论认为中国崛起威胁美国经济安全,选民排华情绪持续升温;同时,美国利益集团获益于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豁免,对中美战略竞争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近些年来美国对华战略施压,并不完全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变化的后果。在对华政策方面,美国国内主要行为体的个体利益与美国整体国家利益存在尖锐矛盾,尽管中美合作仍整体上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然而,在不同国内行为体的个体利益驱动下,总统、国会两党、利益集团和公众共同推动了美国政府采取全面强硬对华政策。

关键词 中美关系中美战略竞争国内行为体美国政治外交政策分析    
     出版日期: 2023-11-17
作者简介: 韩召颖,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电子邮箱:zhaoyinghan@nankai.edu.cn|王耀辉,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yaohuiwang@mail.nankai.edu.cn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1”的文章,特向您推荐。请打开下面的网址:http://qjip.tsinghuajournals.com/CN/abstract/abstract157682.shtml" name="neirong"> 1">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韩召颖
王耀辉

引用本文:

韩召颖,王耀辉. 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内政治逻辑分析1[J]. 国际政治科学, 2023, 8(2): 1-25.

链接本文:

http://qjip.tsinghuajournals.com/CN/Y2023/V8/I2/1

图1  美国国会政治极化程度(1879—2005年)
[1] 曹玮,杨原. 美盟友与中国和美国关系的QCA分析1[J]. 国际政治科学, 2022, 7(2): 1-41.
[2] 肖河,潘蓉. 大国经济竞争策略的选择机制[1][J]. 国际政治科学, 2021, 6(4): 1-40.
[3] 刁大明,蔡泓宇. 竞争性对华战略调整的美方争论[J]. 国际政治科学, 2020, 5(4): 115-149.
[4] 节大磊. 意识形态与中美战略竞争[J]. 国际政治科学, 2020, 05(02): 84-108.
[5] 尹继武. 领导人、国内政治与中美战略沟通(2016—2018)*[J]. 国际政治科学, 2019, 04(04): 91-118.
[6] 杨原. 两极体系下大国战略竞争的演化*[J]. 国际政治科学, 2019, 04(04): 1-54.
[7] 陈定定,康晓蒙,夏雨. “压舱石”到“导火索”:中美经贸关系分析[J]. 国际政治科学, 2019, 04(04): 55-90.
[8] 池志培,侯娜. 大数据与双边关系的量化研究*:以GDELT与中美关系为例[J]. 国际政治科学, 2019, 04(02): 67-88.
[9] 凌胜利. 二元格局:左右逢源还是左右为难?*[J]. 国际政治科学, 2018, 3(4): 54-91.
[10] 施韦勒 兰德尔·. 新古典现实主义与中美关系的未来*[J]. 国际政治科学, 2018, 3(3): 54-82.
[11] 盛凯 莫. “特朗普冲击”与2016年美国大选:基于民调的回溯性分析*[J]. 国际政治科学, 2018, 3(3): 106-141.
[12] 平 郎. 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形成机制*[J]. 国际政治科学, 2018, 3(1): 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