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国际政治科学  2016, Vol. 1 Issue (4): 1-22    DOI: 101393D-2016-4-002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春秋体系”与“和同道义”*
朱小略()
全文: PDF(1888 KB)   HTML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东亚的政治格局,自近代以来就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以离心力为主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既要妥善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又当致力于构建稳定的国际格局。中国古代以“朝贡体系”为内涵的“天下”观念并不符合这一要求。首先,“一统”传统会带来国家的矮化;其次,核心国权威失能,外交方针摇摆;最后,“以夷变夏”等非常规现象会破坏天下秩序。上述内生困境阻碍了“天下”观念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进一步拓展。然而,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以“盟会”为主体的,在文化价值上奉行“和而不同”的观念,在政治上追求“一体”而非“一统”的组织架构,在观念上高扬“道义”的理论基础。这一“春秋体系”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国际秩序蓝图,已经脱离于当时的原生政治建构,而具有了更多的普世性。在当下,作为“天下”的制度基础,分封制以及“爱有差等”的周礼已被扬弃;“华夷之辨”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个由“义”作为价值基准、文化差异性与多极力量兼容并蓄的格局是当下的东亚所需要的。这不仅是对国家间互信机制的维护,而且对解决东亚地区的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也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蓝本。此外,春秋时期的经验亦为中国在“政冷经热”的当代东亚“突围”而出、重建多边机制,提供了成功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春秋体系”道义“和”“同”东亚    
     出版日期: 2016-12-01

引用本文:

朱小略. “春秋体系”与“和同道义”*[J]. 国际政治科学, 2016, 1(4): 1-22.

链接本文:

http://qjip.tsinghuajournals.com/CN/Y2016/V1/I4/1

表1  春秋时期主要文献中出现“天下”的句子
图1  “天下”概念在“十三经”和先秦诸子典籍中的分布
图2  晋与中山战争重要事件汇总
图3  《明实录》所记“日本”与“倭人”等称呼的纵向对比

图3数据参见刘晓东《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以<明实录>的相关语汇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2期,第177页。

图4  西周地图
图5  春秋地图
表2  春秋时期“盟会”的历史阶段与相应战争频率统计
图6  “春秋体系”的逻辑结构
表3  春秋体系中“道义”观念的内涵与结构
[1] 万晓. 朝贡的名实与朝贡之外的东亚*——分类框架、案例举隅与研究建议[J]. 国际政治科学, 2017, 2(3): 63-104.
[2] 吕振纲. 道义、合法性与国家实力*——1592至1662年东亚朝贡体系中的权力转移研究[J]. 国际政治科学, 2017, 2(3): 33-62.
[3] 孟维瞻. 古代东亚等级制的生成条件*[J]. 国际政治科学, 2016, 1(3): 91-124.
[4] 杨倩如. 汉匈西域战略成败的原因*———兼论大国的对外战略导向与战略信誉[J]. 国际政治科学, 2016, 1(3): 53-90.
[5] 王铭. 近代“日本式华夷秩序”的转型逻辑[J]. 国际政治科学, 2016, 1(1): 14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