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友与中国和美国关系的QCA分析1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曹玮,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电子邮箱:
杨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电子邮箱:
关键词:
本文引用格式
曹 玮, 杨 原.
一、 导论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自2017年美国明确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以来,在美国联合盟国遏制中国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决定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幅度会大于其与美国关系的改善幅度?
同盟体系是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撑。即使相对最不重视同盟关系的特朗普政府,在依靠同盟体系遏制中国崛起的总方针上,也与在任的拜登政府并无区别。无论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是美国《国防战略》报告,特朗普政府都强调美国的同盟和伙伴体系依然是美国全球安全的支柱。
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都明确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明确将中国界定为“竞争对手”(competitor),视中国为美国的三大主要挑战之一
自2017年将中国界定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以来,美国的同盟战略越来越以遏制中国崛起为中心,这一战略动向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中国外部战略环境的重要变量。然而,目前学界尚缺乏对美国近期同盟战略实际效果的系统实证研究。过去四年多时间里,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美国与盟国关系并进而影响美国同盟战略的遏华效果?相应地,中国对美国盟国的外交及其他资源投入是否有效对冲了美国的战略压力?哪些因素有助于中国显著缓解甚至化解美国联合盟国的战略遏压?
在何种条件下,同盟内大国能够强化同盟关系?又在何种条件下,同盟外大国能够分化同盟关系?对于这两个常见的问题,现有理论研究只提供了非常有限的初步回答。蒂莫西·克劳福德(Timothy W.Crawford)将同盟外国家拆解同盟的努力称为楔子战略(wedge strategy)。
遗憾的是,在同盟内大国采取捆绑战略、同时同盟外大国采取楔子战略时,什么条件下楔子/捆绑战略更有效,这个与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最为紧密的理论问题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回答。只有一项研究提示,当同盟外大国采取楔子战略试图分化同盟时,要想使捆绑战略成功,同盟内大国需要为盟国提供他国无法替代提供的经济或安全利益。
由于美国盟国数量中等且情况各异的特征,构建大样本统计模型或个案研究的方法都不太适用。因此,本研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更具体地说,是采用QCA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通过对美国48个盟国2018—202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探究影响美国盟国相对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全部可能路径。相较于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和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能够处理集合的部分隶属问题(即程度/水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对盟国的拉拢和盟国对美国的军事安全依赖并不能完全阻止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的相对改善。在特定条件下,这两个因素反而会促进美国盟国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对美国盟国积极开展各种外交工作和合作项目不能完全确保二者关系的相对改善,但如果不这么做,中国与美国盟国的关系则几乎一定不会改善。对于那些被美国积极拉拢但对其军事依赖不高的美国盟国,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能够显著相对改善与其关系。对于那些与中国伙伴关系层级较低但美国对其拉拢力度也较小,或对美国军事依赖度较高的美国盟国,中国对其的经济影响力能够有效对冲美国战略拉拢的影响。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为文献回顾,并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对美国盟国相对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fsQCA分析,找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第三部分的结果,本文第四部分是模型归纳和因果机制探讨,以典型国家为案例讨论美国盟国相对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具体实现路径;最后,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发现及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尽管缺乏对同盟内中小国家在同盟内主导大国和同盟外大国之间选择的系统理论解释,现有文献仍然提供了相关分析线索。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本文提出关于盟国相对改善与同盟外大国关系条件的待检验假设。
(一) 捆绑战略
假设1:美国拉拢盟国力度越大,盟国越可能疏远中国而强化与美国的关系,其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的幅度则越小。
丹尼尔·耐克森(Daniel H.Nexon)认为,捆绑战略是一国将目标国嵌入现有制度或相互依存的框架中,以削弱后者追求自主政策的能力的尝试。
现有研究认为,有效的捆绑战略不仅能够使同盟在外部共同威胁消失的情况下存续,而且能够对冲同盟外大国楔子战略的影响,防止盟国被同盟外大国拉拢。例如,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美日同盟实施楔子战略,意图使日本脱离美日同盟,但在美国对日本采取的一系列捆绑政策下,该楔子战略最终失败。
(二) 楔子战略
假设2:中国对美国盟国的奖励力度越大,美国盟国越可能疏远与美国的关系,因而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幅度越大。
克劳福德将楔子战略定义为一国以可接受的代价阻止、瓦解或削弱一个具有威胁性或阻碍性联盟的努力。
根据不同目标,楔子战略可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削弱目标国与其盟国合作关系的“分化同盟”战略(disalignment),阻止潜在同盟形成的“预阻结盟”战略(prealignment),使同盟中某成员保持中立的“解除同盟”战略(dealignment),将潜在或实际同盟中的成员变成对抗其昔日盟友的“再结盟”战略(realignment)。以上四种战略的实现难度依次递增。
(三) 地理邻近性
假设3:美国盟国与中国地理距离越远,越可能强化与中国的关系,因而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幅度越大。
地理距离会影响军事实力的投送。投送能力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四) 同盟规模
假设4:同盟成员数量越多,该同盟中的美国盟国的政策独立性越强,因而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的幅度越大。
通过结盟对实力较弱的盟国施加有效的控制和约束,建立起明确而稳定的领导—被领导关系,是许多大国结盟的重要动机,也是不对称同盟的重要功能。
(五) 伙伴关系
假设5:美国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层级越高,越可能强化与中国的关系,因而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的幅度越大。
伙伴关系是国家间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共同行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国际合作关系。
(六) 盟国国家实力
假设6:美国盟国的国家实力越弱,越有可能维持或者深化与中国的关系,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的幅度越大。
目前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当国家间实力差距过大时,弱国将追随而不是制衡强国
(七) 不对称相互依赖
假设7:美国盟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越深,越可能强化与中国的关系,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的幅度越大。
不对称相互依赖是权力的重要来源。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美国盟国尤其是其亚太盟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双重依赖局面。
(八) 军事依赖
假设8:美国盟国对美国的军事依赖程度越深,越可能强化与美国的关系,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幅度越小。
现有同盟理论认为,不对称同盟的实质是实现小国自主权与大国安全保障之间的交换。为获得大国的安全保障,小国须让渡自己的一部分自主权。
也有研究认为,对他国军事依赖的高敏感性会增加依赖国的对冲动机。为了避免对美国完全的军事依赖,减轻由此可能造成的脆弱性,韩国和日本有动机选择在整个亚洲寻求安全合作,以突破与美国的双边同盟结构。
三、 美国盟国相对改善与中国关系条件的fsQCA分析
(一) 数据来源和案例选择
本文的结果变量数据来源于“全球事件、语言与语气”数据库(Global Database of Events, Language and Tone,简称GDELT)。案例选择标准和条件变量数据主要基于“同盟条约义务与条款”数据库(Alliance Treaty Obligations and Provisions,简称ATOP)、“战争相关因素”数据库(Correlates of War,简称COW)中的“正式同盟”数据集(Formal Alliances)和“国家物质能力”数据集(National Material Capability)、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及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库。
本文的研究对象亦即QCA案例是美国盟国,标准为截至2018年时与美国军事同盟条约依然在有效期内的国家。根据ATOP数据库和COW数据库中“正式同盟”数据集
(二) 变量的操作化与校准
本文的结果变量是中国与美国盟国关系相对改善的程度,并使用GDELT数据库中的AvgTone值进行测量。
此外,这项研究的初衷是考察当作为同盟内大国的美国和同盟外大国的中国同时对美国盟国施加影响时,美国盟国与两个大国关系的相对变化情况。因此,单纯衡量美国盟国与美国或者与中国关系变化的绝对量是没有意义的,需要计算美国盟国与美国关系及其与中国关系的相对变化量。鉴于此,本文用2018年1月—2021年8月中国与美国盟国的AvgTone均值与2017年12月当月的AvgTone均值的差值(即中国与美国盟国关系变化绝对值)减去同时期美国与其盟国的AvgTone的均值差值(即美国与其盟国关系变化绝对值),所得值则用于衡量中国与美国盟国关系的相对改善程度。
赋值后,本文需将原始数值进一步校准为模糊值。这里采用学界常用的三值锚值进行校准,即通过给出0、0.5和1三个锚值所对应的原始数值,将原始值校准为0~1区间的连续数值。校准后的数值越接近1,说明该案例隶属相关集合的程度越高;越接近0,说明隶属程度越低;0.5则表明案例是否属于该集合是最模糊的。据计算,中国与美国盟国和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差值最高为3,最低为-6。因此,本文将分值3校准为1,分值0校准为0.5,分值-6校准为0。
根据第二部分的梳理,本文的条件变量共有8个。
(1)美国对盟国的拉拢行为。GDELT数据库中共包含两大类、20种分类、290种事件数据。其中,公开声明、呼吁、表达合作意愿、协商、开展外交合作、开展物质性合作、提供援助等7类中的20种奖励性事件
具体测量该条件变量的方法是,将2018年1月—2021年8月美国对盟国开展的上述20种事件所对应的Goldstein均值作为美国对该盟国的拉拢行为分值。其中,提供军事援助为程度最高的实质性拉拢行为,对应的Goldstein分值为8.3;呼吁经济和军事合作为程度最高的口头性拉拢行为,也是最接近实质性拉拢的行为,对应的分值为3.4;没有任何拉拢行为对应的分值为0。本研究将这3个分值设定为锚值,分别校准为1、0.5和0。
(2)中国对美国盟国的争取行为。本文将楔子战略看成与捆绑战略相对应的战略,因此,事件种类和赋值方法与美国对盟国的拉拢行为相同。本研究同样将分值8.3、3.4和0分别校准为1、0.5和0。
(3)美国盟国与中国的地理邻近性。美国盟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由远及近包括不同大洲、同一大洲、亚太国家、海上邻国和陆上邻国5种情形,分别赋值为1、2、3、4、5,数值越大表明距离越近。其中,陆上和海上邻国与中国地理距离最近,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像泰国这样非邻国的亚太国家与中国的利益关系同样十分紧密,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对象。
(4)同盟成员数量。同盟包括双边同盟和多边同盟,双边同盟的成员为两个,多边同盟的成员为3个以上。在美国现有的同盟体系中,北约成员国最多,有29个成员。故本研究将数值29、3和1设定为锚值(数值1表示没有同盟),分别校准为1、0.5和0。
(5)美国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目前,中国已经与180多个建交国中的100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层级的伙伴关系。其中,中国与美国盟国分为未建交
(6)美国盟国实力。COW数据库中的国家综合能力指数(Composite Index of National Capability,CINC)是目前最常采用的国家实力衡量指标。
(7)美国盟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本文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中的对外贸易数据进行衡量,具体方法是计算2017年美国各盟国与中国的进出口额占其当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表1
变量名 | 均值 | 标准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与中国相对关系 | 0.645 | 1.796 | -3.379 | 6.014 |
美国拉拢盟国 | 3.296 | 0.385 | 2.543 | 4.370 |
中国争取美国盟国 | 4.400 | 0.613 | 2.921 | 5.828 |
同盟成员数量 | 21.063 | 9.556 | 2.000 | 29.000 |
与中国的地理临近性 | 1.333 | 0.920 | 1.000 | 5.000 |
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 1.833 | 1.491 | 0.000 | 5.000 |
美国盟国实力 | 0.005 | 0.007 | 0.000 | 0.033 |
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 | 0.099 | 0.081 | 0.019 | 0.295 |
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 | 0.259 | 0.339 | 0.050 | 0.950 |
表2
国家 | 与中国相对关系 | 美国拉拢盟国 | 中国争取美国盟国 | 与中国的地理邻近性 | 同盟成员数量 | 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 美国盟国实力 | 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 | 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 |
海地 | 0.25 | 0.43 | 0.41 | 0.05 | 0.83 | 0.05 | 0.06 | 0.49 | 0.05 |
多米尼加 | 0.47 | 0.36 | 0.76 | 0.05 | 0.83 | 0.05 | 0.09 | 0.32 | 0.05 |
危地马拉 | 0.93 | 0.48 | 0.7 | 0.05 | 0.83 | 0.05 | 0.08 | 0.32 | 0.05 |
洪都拉斯 | 0.88 | 0.49 | 0.81 | 0.05 | 0.83 | 0.05 | 0.06 | 0.16 | 0.05 |
萨尔瓦多 | 0.21 | 0.49 | 0.74 | 0.05 | 0.83 | 0.05 | 0.06 | 0.24 | 0.05 |
哥斯达黎加 | 0.2 | 0.32 | 0.77 | 0.05 | 0.83 | 0.82 | 0.06 | 0.38 | 0.05 |
巴拿马 | 0.65 | 0.39 | 0.69 | 0.05 | 0.83 | 0.05 | 0.06 | 0.67 | 0.05 |
哥伦比亚 | 0.51 | 0.47 | 0.56 | 0.05 | 0.83 | 0.05 | 0.51 | 0.61 | 0.62 |
秘鲁 | 0.3 | 0.36 | 0.64 | 0.05 | 0.83 | 0.82 | 0.24 | 0.9 | 0.08 |
巴西 | 0.61 | 0.54 | 0.78 | 0.05 | 0.83 | 0.82 | 0.56 | 0.85 | 0.13 |
巴拉圭 | 0.22 | 0.43 | 0.4 | 0.05 | 0.83 | 0.05 | 0.06 | 0.43 | 0.05 |
智利 | 0.46 | 0.45 | 0.73 | 0.05 | 0.83 | 0.82 | 0.18 | 0.92 | 0.05 |
阿根廷 | 0.33 | 0.47 | 0.63 | 0.05 | 0.83 | 0.82 | 0.5 | 0.54 | 0.88 |
乌拉圭 | 0.61 | 0.53 | 0.74 | 0.05 | 0.83 | 0.82 | 0.06 | 0.83 | 0.05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0.9 | 0.38 | 0.63 | 0.05 | 0.83 | 0.68 | 0.06 | 0.14 | 0.05 |
巴哈马群岛 | 0.97 | 0.32 | 0.62 | 0.05 | 0.83 | 0.05 | 0.05 | 0.1 | 0.05 |
加拿大 | 0.2 | 0.57 | 0.6 | 0.05 | 0.95 | 0.82 | 0.51 | 0.24 | 0.79 |
英国 | 0.25 | 0.47 | 0.67 | 0.05 | 0.95 | 0.82 | 0.53 | 0.31 | 0.9 |
荷兰 | 0.3 | 0.46 | 0.6 | 0.05 | 0.95 | 0.68 | 0.35 | 0.28 | 0.87 |
比利时 | 0.49 | 0.41 | 0.57 | 0.05 | 0.95 | 0.68 | 0.2 | 0.11 | 0.96 |
卢森堡 | 0.65 | 0.64 | 0.82 | 0.05 | 0.95 | 0.05 | 0.06 | 0.09 | 0.05 |
法国 | 0.28 | 0.49 | 0.73 | 0.05 | 0.95 | 0.82 | 0.53 | 0.17 | 0.88 |
葡萄牙 | 0.38 | 0.39 | 0.68 | 0.05 | 0.95 | 0.82 | 0.11 | 0.14 | 0.05 |
意大利 | 0.29 | 0.38 | 0.61 | 0.05 | 0.95 | 0.82 | 0.52 | 0.19 | 0.75 |
挪威 | 0.4 | 0.53 | 0.71 | 0.05 | 0.95 | 0.05 | 0.11 | 0.11 | 0.95 |
丹麦 | 0.23 | 0.53 | 0.61 | 0.05 | 0.95 | 0.82 | 0.08 | 0.21 | 0.96 |
冰岛 | 0.88 | 0.39 | 0.68 | 0.05 | 0.95 | 0.05 | 0.05 | 0.08 | 0.05 |
希腊 | 0.28 | 0.42 | 0.62 | 0.05 | 0.95 | 0.82 | 0.21 | 0.24 | 0.74 |
土耳其 | 0.34 | 0.52 | 0.65 | 0.05 | 0.95 | 0.82 | 0.53 | 0.22 | 0.61 |
西班牙 | 0.86 | 0.42 | 0.62 | 0.05 | 0.95 | 0.82 | 0.51 | 0.18 | 0.16 |
德国 | 0.68 | 0.51 | 0.74 | 0.05 | 0.95 | 0.82 | 0.54 | 0.27 | 0.1 |
波兰 | 0.59 | 0.51 | 0.52 | 0.05 | 0.95 | 0.82 | 0.5 | 0.16 | 0.18 |
匈牙利 | 0.39 | 0.55 | 0.68 | 0.05 | 0.95 | 0.82 | 0.09 | 0.17 | 0.05 |
捷克 | 0.6 | 0.38 | 0.57 | 0.05 | 0.95 | 0.82 | 0.12 | 0.13 | 0.05 |
斯洛伐克 | 0.56 | 0.57 | 0.55 | 0.05 | 0.95 | 0.05 | 0.08 | 0.12 | 0.64 |
保加利亚 | 0.8 | 0.53 | 0.6 | 0.05 | 0.95 | 0.82 | 0.16 | 0.12 | 0.05 |
爱沙尼亚 | 0.41 | 0.59 | 0.68 | 0.05 | 0.95 | 0.05 | 0.05 | 0.13 | 0.09 |
拉脱维亚 | 0.09 | 0.5 | 0.55 | 0.05 | 0.95 | 0.05 | 0.05 | 0.13 | 0.05 |
立陶宛 | 0.25 | 0.51 | 0.61 | 0.05 | 0.95 | 0.05 | 0.06 | 0.12 | 0.14 |
阿尔巴尼亚 | 0.63 | 0.53 | 0.65 | 0.05 | 0.95 | 0.05 | 0.05 | 0.41 | 0.96 |
克罗地亚 | 0.05 | 0.42 | 0.56 | 0.05 | 0.95 | 0.68 | 0.06 | 0.09 | 0.24 |
菲律宾 | 0.44 | 0.47 | 0.6 | 0.88 | 0.18 | 0.82 | 0.5 | 0.9 | 0.12 |
澳大利亚 | 0.44 | 0.47 | 0.64 | 0.73 | 0.18 | 0.82 | 0.51 | 0.95 | 0.8 |
日本 | 0.62 | 0.53 | 0.6 | 0.73 | 0.18 | 0.05 | 0.59 | 0.87 | 0.95 |
韩国 | 0.42 | 0.55 | 0.62 | 0.88 | 0.18 | 0.82 | 0.56 | 0.92 | 0.74 |
泰国 | 0.41 | 0.41 | 0.57 | 0.73 | 0.18 | 0.9 | 0.51 | 0.76 | 0.14 |
巴基斯坦 | 0.44 | 0.53 | 0.66 | 0.95 | 0.18 | 0.95 | 0.53 | 0.9 | 0.06 |
利比里亚 | 0.25 | 0.43 | 0.66 | 0.05 | 0.18 | 0.68 | 0.05 | 0.84 | 0.05 |
(三) 必要条件检验
根据拉金(Charles C.Ragin)等学者的建议,在进行充分条件分析之前,应先对每个条件变量进行必要条件检验。
将八组条件变量(包括每一变量的反值)纳入fsQCA3.0软件进行必要条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超过一致性标准的条件变量是“中国争取美国盟国的行为”、“~美国盟国与中国的地理邻近性”“同盟成员数量”和“~美国盟国实力”
表3
一致性 | 覆盖率 | |
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 | 0.798 | 0.794 |
~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 | 0.840 | 0.739 |
中国争取美国盟国的行为 | 0.925 | 0.672 |
~中国争取美国盟国的行为 | 0.648 | 0.846 |
与中国的地理邻近性 | 0.217 | 0.696 |
~与中国的地理邻近性 | 0.925 | 0.505 |
同盟成员数量 | 0.905 | 0.530 |
~同盟成员数量 | 0.312 | 0.720 |
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 0.601 | 0.538 |
~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 0.674 | 0.656 |
美国盟国实力 | 0.449 | 0.838 |
~美国盟国实力 | 0.950 | 0.591 |
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 | 0.565 | 0.685 |
~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 | 0.796 | 0.604 |
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 | 0.394 | 0.536 |
~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 | 0.836 | 0.593 |
上述结果表明,自美国明确将中国设定为其战略竞争对手以来,在所有与中国关系改善幅度超过与美国关系改善幅度的美国盟国中,90%的国家都是被中国积极争取、与中国地理距离相对较远的多边同盟下的小国,这是中国在美国和盟国之间打入楔子的结果。
(四) 充分条件检验与稳健性检验
在确定必要条件后,本部分对其余的四个条件变量“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美国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美国盟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和“美国盟国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进行充分条件检验。如果一个结果总在某个条件或条件组合出现时产生,那么这个条件或条件组合即该结果产生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的一致性指标可用于判断给定条件或条件组合是否构成结果的充分条件。
经fsQCA软件运算,共得到三种解,分别是复杂解(complex solution)、中间解(intermediate solution)与简约解(parsimonious solution)。其中,复杂解是未包含任何逻辑余项的解
表4
案例数阈值 | 1 | |||
一致性阈值 | 0.912 | |||
原因组合 | 初覆盖率(raw coverage) | 净覆盖率(unique coverage) | 一致性(consistency) | 典型案例 |
(1)与中国的伙伴关系*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 ~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 | 0.449 | 0.200 | 0.903 | 巴基斯坦、巴西、匈牙利、乌拉圭、保加利亚、德国 |
(2)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 0.413 | 0.087 | 0.934 | 巴拿马、哥伦比亚 |
(3)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 | 0.314 | 0.033 | 0.836 | 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哥伦比亚、阿根廷 |
(4)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 0.317 | 0.050 | 0.953 | 日本、斯洛伐克、挪威、阿尔巴尼亚 |
解的覆盖率(solution coverage) | 0.712 | |||
解的一致性(solution consistency) | 0.838 |
*与中国的伙伴关系*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美国拉拢盟国的行为*~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对QCA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检验主要依赖覆盖率和一致性两个指标。
一致性包括条件组合的一致性和解的一致性。前者衡量的是给定原因组合是否是结果的子集,后者衡量的是所有原因组合是否是结果的子集。按照拉金等人的观点,只有当一致性临界值≥0.8时,才可以认为条件组合是结果的充分条件。
从充分条件的这四条路径看,假设1“美国的拉拢战略会使得美国盟国难以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得到了部分印证。根据路径2,在美国不实施拉拢盟国战略的情况下,与中国尚未建立伙伴关系(或伙伴关系水平低)且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足够高的美国盟国会相对改善与中国关系。但美国的拉拢行为并不意味着美国盟国必然不会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只要该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水平足够高且对美国军事依赖度足够低(路径1),或对美国军事依赖度足够高且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低(路径4),该国与中国关系改善的幅度仍会高于与美国关系改善的幅度。对中国而言,假设1仅部分得到印证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无论美国是否拉拢其盟国,中国都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拉拢盟国对中国所造成的战略压力,实现与其盟国关系的相对改善。
同样,假设5“美国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层级越高,越可能强化与中国的关系”也得到了部分印证。根据路径1,在美国拉拢盟国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对美国军事依赖度不高的美国盟国,中国与其建立伙伴关系能够显著相对改善与其的双边关系。这一发现也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如若崛起国利用伙伴关系成功管控与该国的双边安全矛盾并降低其不安全感,就会使同盟体系追随国在其主导盟友和崛起国伙伴之间采取平衡的政策,从而缓解崛起国遭遇既有同盟体系围堵的压力”
假设7“美国盟国对中国贸易依赖越深,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幅度越大”得到了路径2和路径3两个条件组合的确证。当美国盟国与中国伙伴关系层级较低且美国对其拉拢力度较低时,或当美国盟国对美国军事依赖度高时,其与中国紧密的经贸关系会有效对冲美国战略拉拢的影响,进而维持或提升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此外,四个充分条件组合中均未包括“美国盟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这个条件变量的反值。这些都凸显出中国对美国盟国的经济影响在政治外交层面的重要意义。
假设8“美国盟国对美国军事依赖程度越深,越不可能实现与中国关系的相对改善”仅部分得到印证。根据路径1,当美国积极拉拢盟国但盟国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较高时,只有在美国盟国对美国军事依赖度低的情况下,其与中国的关系才可能实现相对改善。此外,对美军事依赖的因素并不总是会妨碍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分析结果显示,即使某盟国对美国军事依赖很深,只要它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度足够高(路径3),或者它是美国积极拉拢的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低的国家(路径4),其仍然能够实现与中国关系改善幅度大于与美国关系改善幅度。这表明,军事安全保障这一美国最为倚赖的笼络盟国的战略工具并不能完全阻断盟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即使是那些在安全领域高度依赖美国的盟国,同样有可能保持或提升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四、 案例分析
根据QCA分析结果,中国与美国盟国关系相对改善存在四种充分条件组合。通过分析这些条件组合各自对应的典型案例,本部分对具体的作用机制分别做出剖析。
(一) 相对改善对华关系路径一
第一条实现路径是美国盟国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高、被美国积极拉拢且对美军事依赖程度低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该路径的可能机制是,对美军事安全需求低的国家,有着更强的行动自主性,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可以较有效地化解美国的拉拢行为,从而使美国盟国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不妨以典型案例巴基斯坦为例。巴基斯坦的对美军事依赖程度低。根据“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数据库最新数据,巴基斯坦常规军力排名世界第9,在美国所有盟国中排名第5。
2017年10月5日,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与巴基斯坦外长卡瓦贾·阿西夫(Khawaja Asif)会谈时强调:“巴基斯坦未来的稳定是美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加强与巴基斯坦关系的同时,中巴伙伴关系也在不断提质升级。2015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巴关系升级为当前最高等级的伙伴关系。
随着中巴伙伴关系不断强化,两国在政治领域相互支持,在经贸领域不断深化合作。2017年6月,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2018年4月,时任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Shahid Khaqan Abbasi)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6月,时任总统侯赛因(Mamnoon Hussain)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同年11月,总理汗来华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9年4月,汗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年10月,伊姆兰·汗再次访华并出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
(二) 相对改善对华关系路径二
第二条实现路径是美国盟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高、不被美国积极拉拢且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水平低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该路径的可能机制是,对于那些美国不重视而又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低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可以较快地提升其与中国原本不高的双边关系水平,从而相对改善其与中国的关系。
不妨以典型案例巴拿马为例。2017年6月13日,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巴拿马由此成为继哥斯达黎加后第二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中美洲国家。两国建交次日,巴拿马贸易工业部长奥古斯都·阿罗塞梅纳(Augusto Arosemena)即表示,巴拿马寻求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增进两国交流、促进双方贸易往来。
在中巴尚未建立伙伴关系的情况下,巴拿马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的一个原因是,这一时期拉美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排序下降。2015年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Raúl Modesto Castro Ruz)举行了两国断交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正式会晤,美拉关系出现回暖迹象。但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贸易、移民、外交等多方面对拉美国家态度强硬,美拉关系渐行渐远,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2018年4月,第八届美洲峰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原本计划与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最后时刻宣布取消行程,这是自1994年首届美洲峰会举办以来美国总统首次缺席这一会议。分析者指出,美国总统缺席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包括巴拿马在内的拉美国家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次要地位。此外,美国国内政治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朗普政府的对拉政策,这让美拉关系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对巴拿马的吸引力作用开始凸显。中国是经过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货物来源国和第二大货物目的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运河用户。展会经济是巴拿马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当前巴拿马各重要展会参展企业、展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产业结构看,中巴经贸发展互补性强。巴拿马有美洲最大的免税区——科隆自贸区,转口贸易覆盖南美和加勒比国家和地区,是巴拿马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转口贸易和金融业是巴拿马的支柱产业,中国目前是该自贸区最大的商品供应国。
(三) 相对改善对华关系路径三
第三条实现路径是美国盟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高、军事上对美依赖度高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该路径的可能机制是,在美国盟国对美军事依赖已经相当高,因而双方关系上升的空间很有限的情况下,对中国高度的经济依赖可促其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进而实现与中国关系的相对改善。
不妨以典型案例韩国为例。韩国是美国所有盟国中对美国的军事依赖程度最深的国家。美韩同盟自建立起至今始终是韩国的安全支柱。随着2016—2017年美国“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完成部署,韩国已实质性加入美国全球反导系统,与美国在军事上深度捆绑。韩国在对朝军事战略、战术情报上高度依赖美国,短期内,其在延伸核威慑、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军备购置等方面也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严重依赖。
美国也完全了解韩国在安全领域对其的依赖,并注重在该领域拉拢强化对韩关系。特朗普政府虽然在美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驻军费用等方面要求韩国让步,但在安全和军事领域的对韩合作并没有放松。2017年,美韩两国海军建立“联合工作体系”(Side by Side System),加强两国的海洋安全合作。
但除了安全需求外,韩国同样有经济发展需求,在后一个方面美国无法替代中国的作用。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顺差国,对华出口占韩国总出口的比重长期在25%以上。“萨德”事件后,韩国推动贸易多元化以降低对华依赖,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后韩国的对华依赖反而加大。2020年,韩国对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25.8%,对美出口为14.5%,对日出口为4.9%。
在与美国安全合作关系已极为紧密且对中国经济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与中国保持稳定友好的外交关系和合作态势逐渐成为韩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朴槿惠时期,韩国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文在寅上任伊始,便派议员朴炳锡率代表团参加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积极寻求“半岛新经济地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四) 相对改善对华关系路径四
第四条实现路径是美国盟国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高、美国积极拉拢盟国以及美国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水平低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该路径很可能综合了第二和第三条路径机制,即美国盟国与美国的军事关系水平已经很高,而同时与中国的关系水平很低,此时期相对改善与中国关系的空间更大。
不妨以典型国家日本为例。美日同盟关系一直是日本外交的核心。尽管经历过波折,但美日同盟关系的总体趋势不断强化。尤其是在安倍晋三再度上台后,美日合作步伐加快。2015年出台的新《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的范围,要求同盟从平时到战时都实现全球范围内“无缝、强力、灵活、高效”的协调与反应。
美国同样视美日同盟为亚太地区和平、繁荣和自由的基石。为强化美日关系,美国不断为日本“松绑”,默许日本政府修改和平宪法,支持其行使集体自卫权,并赋予日本在应对安全威胁时可以采取先发制人打击的权力。在更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上,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美国的立场由原来的“不持立场”变为公开支持日本。
2012年所谓“钓鱼岛国有化”闹剧后,中日关系一度陷入冰点,并造成此后长达七年时间内两国无领导人互访。较低的关系水平客观上也为两国关系提升降低了门槛,在美日关系改善空间已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日关系的相对改善会更加凸显。2017年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施政演说中表示:“我们欢迎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都充分认识到日中两国肩负确保本地区和平与繁荣的重任。”
五、 结论
本文采用fsQCA方法考察和探究了2018—2021年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相对改善的成因。从本文所计算的2018年前后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的变化值和美国盟国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值的差值(最高为3,最低为-6)可以看出,尽管美国自2017年底开始将中国明确界定为其战略竞争对手,并在此之后不断加大联合盟国遏制中国的力度,但这种联盟遏华战略的效果是存在国别差异的。显然,探究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对于中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更有效地缓解甚至化解外部战略压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采用fsQCA方法,在学界首次对这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受到中国积极争取、与中国地理距离远、所在同盟盟国数量多、国家实力弱是这一时期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改善幅度大于其与美国关系改善幅度的必要条件。当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高、同时又被美国积极拉拢且对美国军事依赖程度低,或者对中国贸易依赖程度高、美国拉拢不积极且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低,或者对中国贸易依赖程度高且对美国军事依赖程度高,或者对美国军事依赖程度高、美国积极拉拢且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低时,这样的美国盟国更有可能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对中国来说,上述研究发现提供了一条坏消息、一条好消息和三条政策启示。一条坏消息是,中国与美国盟国的关系会受一些不受自身主观努力影响的客观因素制约:对于那些与中国距离较近、或是双边同盟成员、或自身实力较强的美国盟国,中国与其关系的相对改善难度较大。一条好消息是,无论是美国拉拢盟国的外交努力,还是盟国对美国的军事安全依赖,都无法完全防止美国盟国与中国关系的相对改善。只要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水平足够高且对美国军事依赖度足够低,或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低但对美国军事依赖度足够高,美国越拉拢该国,该国反而越会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只要盟国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度足够高,或该国是美国积极拉拢的与中国伙伴关系水平低的国家,则该国对美国军事依赖度越深,其反而越可能相对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对中国的三条政策启示是,第一,中国对美国盟国开展的各种外交工作和合作项目是非常必要的。从本文的实证分析来看,中国争取美国盟国的行为不能保证一定能够相对改善与其的关系,但是如果不做这些努力,中国与美国盟国的关系几乎一定不会改善。第二,在特定条件下,中国的伙伴外交战略能够起到分化美国同盟的正向作用。在美国积极拉拢盟国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对美国军事依赖度不高的美国盟国,中国与其建立的伙伴关系能够显著相对改善与其的双边关系。第三,中国应当进一步巩固和发挥自己的经济影响力。本文的实证研究显示,当美国盟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层级较低且美国对其拉拢力度较低,或当美国盟国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度高时,其与中国紧密的经贸关系会有效对冲美国战略拉拢的影响,进而维持或提升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这一发现为中国坚持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加深而非减少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这一发展战略赋予了新的战略意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发现是基于中等样本得出的普遍性结论,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忽略每个具体案例的特殊因素。这些无法被一一纳入QCA模型的特殊因素,有可能拉低或者提高中国与具体美国盟国相对关系的实际改善程度,使其高于或低于QCA模型的预期值。对于典型案例中的这类偏离理论预期的异常案例,可在未来的个案研究中继续探究可能的特殊原因,但这些异常案例并不影响本文所得出的上述统计意义上结论的可靠性。